心化了!原来老一辈的情话这么浪漫!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老一辈相爱之人
2022-05-20
如今,金融业务网络化程度飞速提升,便捷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个人信息和流量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争抢的重要资源。当消费者在各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提交的个人身份信息、发生的金融交易等信息一旦泄露,就会使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也有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盗取资金或诈骗的对象。那么如何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保护我们的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消费者一直关心的话题。
常见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渠道
金融信息泄露无处不在,消费者需要时刻注意谨慎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首先需要注意切勿随意填写个人资料,如街头填问卷送小礼品、网上填问卷送礼品、注册即送大礼、填写详细资料赢抽奖机会等,参与这些小活动均有可能泄露个人金融信息。个人金融信息被倒卖或者盗取遭致泄露。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改装改造设备窃取用户信息,黑客攻击系统获得用户信息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倒卖用户信息也会导致个人金融信息泄露。
还有日常随手在网上晒个人信息,随意连接不明免费Wi-Fi等。免费Wi-Fi以及二维码很有可能在内部植入木马病毒,盗取用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等重要个人金融信息。
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常见方式
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金融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呢?首先在办理金融业务时的账户信息需要谨慎填写,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金融账户等借给他人使用,也不要在街头随意注册账户或填写个人详细信息,不经辨别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注册会员卡等。其次,金融业务尽量亲自办理,减少委托他人办理带来的信息盗用风险,尤其是信用卡、贷款、理赔等业务。
在我们平时提供身份证件复印件时,需要注明使用用途和期限,例如仅供“业务使用”以防复印件被挪作他用。信用卡对账单、取款凭条等含有金融交易信息,勿随意丢弃。不要随意点击他人发来的不明链接和网上搜索到的非正规网站链接,甚至垃圾短信中也时常包含恶意链接,比如提示账户被冻结,要求在链接中输入密码解冻等。对于这类信息,应该养成官方渠道验证好习惯。建议谨慎授权包括位置信息、麦克风、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应用内安装其他应用等。
朱慧之/整理
相关文章
经济循环畅通,是扩大内需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支撑。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
2022-05-20
北京5月18日电近日,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有的地方本土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社区如何...
2022-05-19
上图安徽省各地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打出“组合拳”,助力企业有序生产。图为5月12日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的冰箱...
2022-05-18
小满已过,芒种将至。时下的河南麦浪滚滚,丰收的画卷将在中原大地徐徐铺开。很多网友通过新华社客户端“问记者”平台提问:河南夏粮产量占...
2022-05-25
热门文章
全球投资者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特斯拉、恒大健康双双大涨
“新恒大”减负提速,频获国际投行力挺
考研热不断攀升 线上线下融合成主流
菜市场“保卫战”倒逼消费升级
安徽秸秆博览会“吸金”18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