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习近平为文博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2022-05-18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进入了关键阶段。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人社局,实地探访对较长时间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过程。
还没踏入就业人才科,急促的电话铃声和工作人员的沟通声已经交替响起。
“您好,这里是晋安区人社局。”对照着手中名单上的联系方式,郑珍珍又一次拨通了电话。作为局里专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人员,临近毕业季,郑珍珍接打电话的次数越发多了起来。
电话里,一名毕业生介绍自己离校已有一年多,却迟迟未就业。“那是什么原因呢?”郑珍珍歪头夹着听筒,双手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边听边在电脑上记录。从郑珍珍的对话中,记者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焦虑。
“嗯嗯,因为毕业时工作没定下来,考研、考公务员又失利,后来也没碰到合适的工作。好的,我明白了。”郑珍珍了解到对方的情况,“没关系,你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助你。”郑珍珍安抚着对方的情绪。
“我先记下你的就业需求,再根据你的情况,到信息库里筛选一些适合你的岗位,稍后我们再联系。”郑珍珍说。
一通电话打完,郑珍珍赶忙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天气闷热,几番忙碌间,记者看到她的额头已经挂上了汗珠。
郑珍珍手里捏着的名单,是一份对晋安区较长时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汇总。每年,上级人社部门都会将这些毕业生的情况下发。郑珍珍和同事们要对照着名单逐个了解情况,跟踪就业状况,更新完善信息。
从事就业服务两年多,郑珍珍工作上最大的心愿就是高校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在郑珍珍电脑的台账里,记者看到,大多数较长时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而是对找的工作不太满意,希望通过考研或其他方式再观望一段时间。观望和犹豫间,往往错过了最佳就业时间。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帮助那些有意向尽快就业又存在一定困难的离校毕业生找到工作。”郑珍珍边说边递来了另外一份名单。
记者细细查看,名单里涵盖了晋安区100多家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基本情况。早在4月底,郑珍珍和同事们就开始与区里的企业联系,了解今年的用人需求,尤其是汇总好有高校毕业生用人需求的岗位。
“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一些困难。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更不占优势。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前做好岗位的收集统计。”郑珍珍介绍。
有了岗位,需求对接同样重要。郑珍珍跟记者掰着手指头介绍起来。首先对较长时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初步摸底,掌握的名单同时下发给各乡镇和街道社区,由乡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就业“红娘”。他们会继续打电话、上门走访,跟踪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引导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心理健康疏导……针对较长时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红娘”会进行重点帮扶。对有就业意向的,还优先推荐岗位信息和就业见习机会,优先吸纳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就业。
“对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我们都是‘一对一’服务。”郑珍珍告诉记者,从2019年起,福建省人社厅开展就业“红娘”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帮助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较长时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成为重点帮扶对象。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后顾之忧,福建各地还推出一系列兜底举措。就在上个月,福州市人社局专门针对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推出一揽子帮扶措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才储备生活补助金、就业创业一次性生活补贴、租房保障……
范苏瑶是这些措施的受益者。记者了解到,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范苏瑶一直想从事绘画方面的工作。然而,专业相对冷门,工作不太好找。范苏瑶介绍,求职的这段时间里,自己每个月都可以领到760元——这是福州市人社局给予的生活补贴。同样是在人社部门的帮扶下,范苏瑶成功找到工作,成为一名美术老师。
天色渐晚,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衬得教室里越发安静。寥寥几笔间,一幅花鸟画栩栩如生。“这笔就业补贴,不仅为我减轻了在福州的生活负担,也让我在福州安心找工作更有勇气。”范苏瑶对记者说。
记者王崟欣
相关文章
2022-05-18
漫画作者:赵露露近日,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有的地方本土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始终坚持“外...
2022-05-20
2022-05-18
市民参观文房四宝展览,感受文物力量。人民网周坤摄合肥5月18日电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经过三个月升级改造的“安徽文房四宝”陈列展以
2022-05-18
近期,北京新增一起快递公司相关聚集性疫情。疫情期间,快递公司如何做到对物品严格消杀?人员如何规范管理?记者带您走进快递消杀现场,一...
2022-05-18
热门文章
全球投资者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特斯拉、恒大健康双双大涨
“新恒大”减负提速,频获国际投行力挺
考研热不断攀升 线上线下融合成主流
菜市场“保卫战”倒逼消费升级
安徽秸秆博览会“吸金”187.5亿元